欢迎来到Simtown.cn---SIM城镇

2007年5月13日星期日

当真实的经济在游戏中生长

在上海西北角的一个老式公房的2楼,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25岁的程序员高飞(化名)连上了《Second Life》位于旧金山的服务器。
花了不到10分钟,他就注册好了一个名为Felice Langwarrin的人物,顺利出现在了新手村,成为《Second Life》中又一个新玩家,身边还多了系统赠送的250元游戏中的虚拟货币———林登币。不过和遍及全球的百万名《Second Life》玩家一样,高飞更愿意把自己看成是建立在服务器的这片虚拟大陆上的居民(Resident),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中的玩家(Player)。
虽然成为一个新居民仅仅是鼠标和键盘简单的移动和敲击,但对高飞来说显得那么重要,他希望能够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一步。

真实与虚拟只在一线之间
严格说,《Second Life》并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在里面生存不需要什么技能点数、经验值、等级、打怪,也没有任务、解谜、转职或者组队打副本。《Second Life》更像是一个a以社交为主的在线游戏。来自全世界的上百万人共同参与,永不停机。
进入《Second Life》之后,你可以选择去游戏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旅行,或者想方设法成为一位名人,也可以去做一个逐利的商人,或者去创造一些新奇的物品,收藏或是交易。
即使上面的想法都不在考虑之中,你也可以抽空去和邻居聊聊,约上朋友去购物,去酒吧邂逅一场艳遇,当然体育馆、图书馆、赌场等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现实世界可以找到的,《Second Life》都一一呈现出来。
冒 险无处不在,你可以在城堡、太空站、地牢、西部小镇、天空之城等场景中冒险,完成生与死的考验,经历不同的人生,体验不同的感受。自由自在的旅行也是游戏特色之一,玩家可以步行,乘船,坐飞机,坐火车甚至飞碟等交通工具,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只要你喜欢,想旅行多久就多久。
创造!创造一切你能想象到的!你可以把自己的游戏人物装扮成任何自己觉得有个性的样子,比如装扮成虚构的超人、神话中的怪物,或者干脆装扮成真实的自我。还可以建造房屋,设计家具,缝制衣服,做首饰、艺术品等。最重要的是跟其他居民一道,共同建立自己的城市,才是游戏真谛。无论什么,只要你想得到,在游戏中都能创造出来。
不过,上海的程序员高飞并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自在才进入《Second Life》的世界。他的偶像是Nathan Keir,一个来自澳大利亚31岁的普通程序员,他在《Second Life》里创建了一个叫作Tringo的游戏,结合了“俄罗斯方块”和“宾果”游戏,这款游戏在《Second Life》异常火爆,售价为15000林登币(大致等于50美元),以至于现实中一家名为Donnerwood Media游戏公司愿意出高价来购买这个游戏的版权,然后把这个游戏发布到真实世界的游戏机和手机平台。高飞相信自己也能够像Nathan一样,创造一次成功故事。

从征程到卖地
高飞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Second Life》的运营开发公司Linden Lab所创造的仅仅是这片新大陆中的土地,而土地上的一切物品都来源于居民,产权也属于居民。在 《Second Life》 中,任何人都可以建立 3D 对象,甚至撰写程序以做出复杂的动作或达成原先办不到的事,例如互杀 (PK) 、搭乘或操作陆海空交通工具、跳舞等。没错,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撰写程序,用的是一套类似 C 语言的LSL(Linden 脚本语言) ;在 《Second Life》 的“新手村”中就有一套完善的手册,能让多数人在七天内就写出自己的第一个程序。而写程序对已有10年编程经验的高飞来说是小菜一碟,他所需要的只是创意以及了解大陆上居民的胃口。
但是正如真实世界中不断出现的摩擦和冲突,《Sec?鄄ond Life》和居民与Linden Lab互动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02年5月,《Second Life》开始上线,犹如当年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拓荒美洲大陆,随着第一批居民的到来,在一片荒芜的大陆中,各类房屋开始树立起来,各种物品被一一创造,通过林登币的支持,居民可以各取所需。
在免费支撑了1年零2个月之后,和其他的游戏运营商一样,Linden Lab也开始考虑盈利问题,他们想出的办法就是对居民创造的物品征税。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在这片虚拟新大陆重演。《Second Life》居民们开始反抗,他们穿上自制的殖民地时期装束,手举星条旗和来福枪,倾倒巨大的茶叶箱子,反复呼喊口号“生而自由,征税即死。”
一直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斯坦福大学法律系教授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注意到了这一事件。在他的建议之下,Linden Lab废除了税收制度,不再通过广告和征税来盈利,而是卖新大陆上的地,对应在真实世界中,就是增加服务器。每台服务器上有64英亩土地,平均每英亩20美元,不过最为重要的是土地上的一切物品,都属于创造者。
《Second Life》的历史由此改写,居民数量迅速膨胀,土地也开始供不应求,各类市场空前繁荣,新的职业也层出不穷。犹如美洲大陆中上曾经发生的一切,每个人都可以圆自己的梦,靠出售物品换林登币,然后去eBay上换成真实的美元。
Linden Lab在 2004年曾经试图收购GOM网站未果,GOM是买卖林登币的主要第三方机构。2005年10月,Linden Lab设立了自己的Lindex系统,通过收取兑换手续费增加收入。

7000个赚钱生意 普通人借此发财
《虚拟的世界,真实的财富》是来自《商业周刊》关于《Second Life》的一篇报道的标题。确实,当Philip Rosedale在2002年从Real Network(该公司开发了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的 CIO一职抽身出来,成立Linden Lab,开发运营《Second Life》这个虚拟世界,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4年后《Sec?鄄ond Life》会成为这样一桩大生意。
一组数据可以清晰显示出《Second Life》的商业价值所在。过去四年,《Second Life》新居民每月增加36%,新开拓的土地每天增长8%。现有常驻居民近50万,面积95平方公里,年交易总额每年超过6400万美元。
现在,《Second Life》有7000个盈利的生意,数以万计玩家依靠从《Second Life》赚来的钱付房贷、给小孩买玩具。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家平均每年挣20万美元。17000名土地拥有者靠租金过活,更多人靠创造和销售物品获取林登币。每个月,有10000万个物体被创造,其中230万个被用来出售。
而Linden Lab也由此得利,仅出售土地一项,每个月收入超过1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林登币兑换成美元的手续费。《Second Life》服务器超过3000台,有三块大陆总面积超过26000英亩,差不多是曼哈顿的两倍。另外还有超过1800个私人岛屿,购买需要一次性支付1259美元,每月支付195美元。更好的消息是,如此良好的收益还使Linden Lab在5月获得了1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除了前面提到的Nathan Keir,Anshe Chung被玩家称为《Second Life》中的洛克菲勒,游戏中最大的房地产商,是又一个成功者。她真实身份是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名华裔中年女教师,2005年靠《Second Life》挣了实实在在的25万美元。虽然在《Sec?鄄ond Life》中她只是简单的一个人,但在真实世界,她的主要设计团队却是在中国武汉。每天早上起来,除了手里厚厚的美元,Anshe觉得一切都很超现实———坐在电脑前,紧盯着虚拟货币林登币和美元的实时交易牌价。
35岁的Chris Mead,是一名来自英国诺维奇的普通蓝领工人,和他的妻子一起工作养活3个子女。他为《Second Life》设计了一个可以让居民拥抱跳舞的小球,同样风靡了整个世界,每天可以以1美元的价格卖掉300个,一周一两千美元的进账已经足以让他偿还现实中的住房贷款。看着账户中不断增长的收入,Chris到现在还有点不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商业机构“进驻”游戏
从2005年开始,《Second Life》受到了媒体的追捧,包括《商业周刊》、《今日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福布斯》、《卫报》等一大批主流媒体以及美国五大电视网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或者褒贬不一的评论。
虽然不会指望在《Sec?鄄ond Life》出售物品获得大把的利润,但是《Second Life》还是让商业机构闻风而来。英国的一家品牌推广行Rivers Run Red就在跟真实世界里的流行时装界以及媒体公司合作,通过三维展示把他们的品牌推广到《Second Life》里。
目前已经参与到Second Life的大公司有汽车制造商丰田、唱片公司Sony BMG,阿迪达斯和American Apparel在《Second Life》虚拟社区中销售起了虚拟人物所需服装和配件。Starwood Hotels则已在其中开设aloft连锁饭店。
而越来越重视娱乐和体育营销的IT企业,也不断打起了虚拟游戏社区的算盘。前不久,Sun公司的首席研究员John Gage和首席游戏官就在《Second Life》中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二人以虚拟人物的形象在虚拟游戏空间现身,谈论Sun的Darkstar游戏计划。此外,IBM在《Sec?鄄ond Life》中举行了公司全球新老员工和分析师的联谊会,而英特尔则在其中举办了新闻发布会。
除了报道之外,媒体也入住了《Second Life》。在Sun的发布会中,提问的记者来自科技信息集团Cnet。上个月,路透社甚至宣布在《Sec?鄄ond Life》成立了分社,派驻伦敦的一位路透记者Adam Pasick,化身为Adam Reuters,担任这家分社的新闻部主任。
路透社开设了专门的网页(http://secondlife.reuters.com/),发布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闻,除了向《Second Life》之外的读者报道游戏中发生的各类新闻,还向这些无暇浏览报纸、网站的《Second Life》居民报道真实世界的新闻。此外,玩家们还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持设备随时接收来自路透社《Second Life》分部的新闻。

黑暗同样存在
与真实世界从来就不缺少风花雪月一样,在《Second Life》中,艺术展览、名人讲座、研究和教育项目———良好平台使得众多公共活动深入虚拟世界。今年秋天,还有40位艺人造访了《Second Life》,而每个月新增的演出场所多达30个。BBC在Second Life里的某热带地区已经买下一个小岛,每个上这个小岛的居民届时都可以有一个虚拟数码收音机收听音乐节的音乐。
但是硬币都有两面,《Second Life》也不会是一个理想国,同样存在着暴力、色情、犯罪和纠纷。
各种先进的武器,手枪、火箭炮、装甲车等都可以通过LSL制造出来。而《Second Life》大陆被Linden Lab划分成了安全和不安全区域。在不安全区域,居民可能会受到其他人的攻击;而在安全区域,攻击是被绝对禁止。在任何区域,对服务器的攻击将遭受最严厉的处罚。如果发生违法攻击事件,警察局将备案,对攻击者采取警告、禁止上线时限甚至关闭账号等措施。
在《Second Life》的官方网站上有一长串被“处决”的账号名:Baller MoMo King(勒索和黑帮行为);Katja Eisenberg(纳粹分子);Grand?鄄Duke Ferdinand(跟踪骚扰女性);One Song(电子恐怖主义)。
另外《Second Life》中还存在着大量地下组织,例如控制着赌场的Valentino家族黑手党。另外SLLA(SL解放军)是其中一支最为奇特的部队—————他们用军事暴力争取自由。SLLA最近的行动包括武装攻击游戏中Reebok和American Apparel虚拟商店,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商店腐蚀了《Second Life》自由平等的精神。
而在暴力之外,财产丢失、土地规划缺乏监管等传统公共治理问题更考验着Linden Lab的管理能力。
《Second Life》是否能够永续存在?仅仅靠Linden Lab或者那100多万的居民,会不会有失序崩溃的一天,谁都会说不清楚,特别是高飞在那之前,能够如愿所偿吗?

没有评论:

欢迎来到Simtown.cn---SIM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