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Simtown.cn---SIM城镇

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精神困顿的拯救与3D虚拟互联网(4)

“导致文明冲突的实质,是各种生活方式与情感方式的冲突,”由此,汪丁丁等认为,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一,工业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情感方式没有变。“其二,就算个体已全盘西化,仍不得不面对西方文明自身的冲突,即个体性与群体性冲突。”上述冲突,正与西方文化中把生命首先作为静态存在一脉相承。

  那么,在向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工业社会发展的同时,西方文明经历了什么?

  因对利润的竞争越激烈,对标准化要求的可能性就越强烈。平均成本的下降,导致了人与物的专业化。所以,当现代人没有办法转化为专业化生活,或情感方式无法与之适应时,失败感就特别强烈。荣格说“每个西方人都患上了人格分裂症”,意即:每个现代人都必须在不同场合做出不同人格(角色)转换,而一旦转换障碍发生,其生活也再无法具有和谐的艺术性。

  不过,造成西方人格分裂的不仅仅是工业化,还有2000年前苏格拉底播下的种子——即在舍弃神秘性同时,也把情感逻辑化的“西方理性”(逻各斯中心主义)。这种认知论与工业化一起进入中国,随即与中国的伦理本位发生冲突。

  当然,自杀是一件极复杂的事。不过,上述学者的讨论,或可部分解释中国自杀现象。如今日农村的生活方式已发生变化,但情感方式却比城市人保留得更完整,因此冲突也更为明显。

  同时,汪丁丁认为,区别于西方理性,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中道”更多是一种实用性理性。由此,转型中的中国人要借此解脱恐怕也更困难。

  3D虚拟互联网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闹剧”抑或城市精神问题,相当部分都由某种冲突导致,而这种冲突,又附属于一定物理空间和关系中。

  在开始下面的论述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德里达。

  晚年的德里达,曾学习中文。他认为,作为思维的外壳,英系语言过于逻辑的表音文字进一步导致了西方理性“A”或“非A”的思维,因此不如中文表意文字(形象文字)所体现出的“存在感”(即对“人”的观照)。

  如果对德里达的意思进行进一步的阐释,这句话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过去几千年,文字系统以理性构建知识,提供人类交往在心智层次的基础设施,但也舍弃了对心智充分展示相当重要的象征和感知构成的视听系统。

  我们知道,3D互联网与2D互联网的最大不同:在于它赋予了人一个完整的“identity”(肉体的化身)和“space”,从而彻底完成互联网的革命使命。但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革命,它包含了多重含义。

  首先,通过四维空间(第四维为“空间”)的再造,人可以重新“在场”,同时视听文化的“历史性的复仇”也首次开始与人类沟通的书写和口语整合在一起。“由此,3D虚拟互联网首度捏合了人类心灵的不同向度,改变了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一次与业内人士的闲聊中,曾留学英国的政治社会学硕士张安定说。

  这是3D虚拟互联网所提供的区别于西方理性精神实质、对“人”进行的全面的观照。那么,人可以重新并全面地在场之后,又将如何在这个四维空间中与他人在一起?

没有评论:

欢迎来到Simtown.cn---SIM城镇